自从推出“脑卒中恢复期间应该注意什么?”这篇科普文章后,很多人问小编:“脑卒中后什么时候开始康复合适?”,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?”,“家属应该怎样帮助患者康复?”。为解决大家的困惑,本期我们再来具体谈谈脑卒中后的康复那些事。
脑卒中后康复的目的是纠正异常运动模式,改善运动控制能力,促进精细运动,提高运动速度和实用性步行能力,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,提高生存质量。
康复时机
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,减轻残疾的程度,提高生存质量。究竟应该多早开始康复呢?是不是脑卒中发病后应该立即开始康复呢?目前通常主张在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,原有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,开始进行康复治疗。不适当的过早进行康复治疗可能导致原有症状的加重,影响受损功能的恢复。
如何日常训练呢?
脑卒中后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非常重要,但患者日常训练同等重要,具体措施如下:
1.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:在家属看护下加强如厕、洗澡、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,增加必要的家务和户外活动训练等。
2.言语治疗: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应增加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言语训练内容,以适应今后的日常活动。
3.认知功能训练:可以让患者自己画钟面、房屋等,或在市区路线图上画出回家的路线;或按要求用火柴、积木、拼板等构成不同的图案。
4.心理治疗: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后,不能胜任以前能够完成的事情,不可避免会有挫败感,需要家属对患者保持耐心,进行鼓励和心理疏导,增加其对康复治疗的信心,以保证整个康复治疗顺利进行。
5.吞咽困难:有进食困难者,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,少量多次,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。进食时多主张取坐位,颈稍前屈。
6.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:脑卒中患者由于瘫痪侧下肢运动差、长期卧床使得下肢血流速度减慢,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。该病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血栓脱落有导致致命性肺栓塞引起猝死的风险。早期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有:被动活动下肢(家属或患者未受累肢体对瘫痪肢体进行关节屈伸活动、按摩等),抬高下肢,穿弹力袜等,必要时可应用抗凝药物。如果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需要避免下肢活动以免栓子脱落,并及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。
7.抑郁:如果患者出现发病前不曾有的哭泣、悲伤、沉默寡言、失眠或睡眠过多、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、自我责备和产生自卑感等,要警惕患者是否患有卒中后抑郁。如果患者有上述表现,应给予心理疏导,必要时应予以药物协助治疗。
最后需要再次强调,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参与,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可以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,因此,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效果与患者本人及家属的配合度密不可分。